洛陽靈山寺原名報忠寺、報恩寺,亦名鳳凰寺,在宜陽縣城西靈山北欒。靈山寺與白馬寺是姊妹寺。寺廟梵音繚繞、香火鼎盛,每逢春節(jié)的靈山廟會更是人山人海、熱鬧非凡。靈山寺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,距今有800年,寺廟內(nèi)石雕制品琳瑯滿目,讓人目不暇接;石雕大象栩栩如生、石雕送子觀音面帶祥和、石雕三面觀音肅穆莊嚴(yán)讓人肅然起敬。古香古色的寺廟在石雕制品的襯托下更顯得古雅精致。
寺廟廣場上有一尊面容慈祥的石雕三面觀音神像佇立在噴泉水池中,跳躍的噴泉隨著音樂像一群小姑娘在翩翩起舞,石雕三面觀音神像佇立在舞池中央十分驚艷。生生不息的水流把整個氣場盤活了,給石雕觀音神像帶來了更多的靈性和活力。
靈山寺里的這尊石雕三面觀音神像和海南三亞南海觀音旅游景區(qū)里的石雕觀音神像一樣,是一體化三尊的造型。石雕三面觀音神像的三個面的觀音造型都不相同,石雕觀音神像的一面是手持蓮花,另一面是手持經(jīng)書,還有一面是手持佛珠。這三面不同的石雕觀音造型是有一定的說法的。
石雕三面觀音像的正面為手持經(jīng)篋觀音:象征觀音菩薩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。經(jīng)篋代表六百卷般若經(jīng),表示觀音“自度度人,智悲雙運”,既能自利,觀理事無礙之境而了達(dá)自在,又能利他,觀一切眾生之機而化度自在,以般若啟眾生智慧。
石雕三面觀音像的右邊為手持念珠觀音:象征觀音菩薩的解脫德,即徹底擺脫無明煩惱和種種束縛,達(dá)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,表現(xiàn)“眾生念佛,佛念眾生”同等同體的慈悲精神。
石雕三面觀音像的左邊為為手持蓮花觀音:象征觀音菩薩的法身德。觀音是密宗蓮花部的本尊,蓮花是觀音的三昧耶形,喻“常樂我凈”四德;是佛門中的圣花,象征眾生的肉團(tuán)心,蓮體清凈,出淤泥而不染,根莖通心,象征“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”。
石雕三面觀音神像的主體是想表現(xiàn)出觀音“大慈與一切眾生樂,大悲撥一切眾生苦”的大慈大悲形象,進(jìn)而展現(xiàn)出觀音菩薩的“慈悲”、“智慧”與“和平”的精神象征。石雕三面觀音神像的三個面分別展現(xiàn)出姿態(tài)不同的觀音菩薩像,不僅從外觀氣勢上來說會更加氣勢宏偉,而且從深層的寓意上說則會更加豐富美好。寓意不同的石雕觀音神像就能滿足人們各方面的需求,也適合在不同的地方進(jìn)行擺放和供人膜拜。
上一篇:土地公廟里的石雕土地公神像 | 下一篇:福建大型石雕廠周邊的石雕四面觀音神像
版權(quán)所有: 福建惠安和之園林古建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閩公網(wǎng)安備35052102000402 閩ICP備2022013653號-1